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

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

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审美感受与表现

http://www.hteacher.net 2020-09-11 11:05 中国教师资格网 [您的教师考试网]

           

南京师范大学 孔起英

华东师范大学 华爱华

《指南》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给出这样几条原则:“和幼儿一起感受、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”“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,感受和欣赏美”“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”“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,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”“创造机会和条件,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”“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,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”“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,并给予适当的指导”。

问题1:

根据《指南》的精神,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“感受与表现”,而不再重“技能训练”,要从习惯于在音乐、美术活动中教艺术技能,转变为用多种途径去引导对美的感受与表现。那么,对于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,《指南》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?

答:

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,《指南》的核心要点是三方面:第一,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,比如,让幼儿接触大自然、社会生活和艺术场馆,创设美的环境,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欣赏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;第二,在审美体验中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,不要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;第三,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,如对幼儿收集的糖纸、瓶盖、果核、石子等给予鼓励。

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表达与表现,《指南》的核心要点也有三方面:第一,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,如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要给予认同;第二,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,如,要提供空间、时间、材料和艺术作品,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、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;第三,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,如,在幼儿自由表现时,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。

问题2:

《指南》指出“不能为追求结果的‘完美’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”“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”。那么既不能集体训练,又不能干预太多,那么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组织指导怎么体现呢?

答:

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,那是在倡导个性化表现,并没有否认集体活动,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多给幼儿个别化的自由表现的机会,一方面在集体活动中鼓励个性化表现。不做过多干预,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,而是适当的指导,即“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。”也就是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。

所以,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第一,创设活动区环境,包括美工区、表演区等,投放丰富的材料和道具,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,教师只需“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,并给予适当的指导”;第二,艺术活动可以和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,可以让幼儿在科学探索、故事欣赏、社会活动、自然远足等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上,通过艺术手段将所感知的对象和体验自由地表现出来;第三,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进行模仿,如美术活动中的写生,即让幼儿画一样东西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,而是把这样东西放在他面前,让他自己画;第四,组织幼儿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和欣赏艺术作品,提供幼儿容易理解的图画、照片、图书,组织观赏画展和表演等,让幼儿自发模仿。如,上海南西幼儿园有个教师山羊剧团,就定期专门为幼儿的艺术欣赏而表演歌舞和短剧,幼儿常常会在游戏中模仿老师的表演;第五,对幼儿自发表现的作品要进行陈列与展示,展示前要让幼儿解释自己的作品,陈列时把幼儿对作品的说明一同呈现,尽量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做选择性陈列。

问题3:

组织集体的写生活动,比如,让大家看着一只螃蟹来画,大家模仿的是同一个对象,这算不算“千篇一律的训练”呢?《指南》指出要提供图书、照片、绘画让幼儿模仿,那提供给幼儿的这些艺术作品,算不算范画呢?

答:

首先,写生的对象是一种真实的事物,每个幼儿在表现它的时候,是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,有的可能对螃蟹的两只大钳子印象深刻,有的可能对螃蟹的眼睛很好奇,有的可能对螃蟹的动态特征感兴趣,每个人的感知不同,所以表现出来的作品也将是个性化的。其次,与通常提供给幼儿临摹的范画不同,艺术作品中的图画是非概念化的,是别人对真实事物感知后的创作,有情景甚至有故事,幼儿对它的模仿也是渗透着自己的感知与体验的,因此不会形成一种模式化的表现。比如,我们常看见女孩画公主,而这些公主的形象往往来自于图画书,但是她们画的这些公主已经渗透着女孩们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情节了,因此,尽管她们画了很多公主,但都不是一个模式化的形象。所以《指南》说的是,在提供了这些作品后,“让幼儿自主选择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,成人不做过多要求”。

问题4:

如果说幼儿美术活动可以不提供统一的范画让幼儿临摹,那么音乐活动似乎很难,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,一个舞蹈和律动,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和幼儿的直接模仿幼儿能学会吗?

答:

我们可以想一想,我们经常唱的那些歌都是有人教的吗?幼儿经常唱的歌也都是教师教的吗?那是反复听并跟着一起唱而学会的。其实,通过上一两次课来教一首歌,其效果远不如经常反复听一首歌,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常常不记得教师教过的歌,而熟记动画连续剧里的歌了,这是过程带来的结果。在此,我还想举上海南西幼儿园的一个例子。

每天下午幼儿起床后,幼儿园有一个“快乐15分钟”的时间,小、中、大班各有两段音乐律动,老师在前面示范,幼儿在后面模仿,短短15分钟让幼儿跟着老师欢快地舞动,不在乎幼儿跳得怎么样和跳得对不对。每天重复同样的音乐歌曲和动作,一个月更换一段音乐律动。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,每次月初更换新的音乐,幼儿的动作生疏,但只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就行,幼儿很快乐。而随着每天的重复,幼儿的动作会越来越熟练,会跟着音乐唱了,到月末时还能跟着节奏自己创造新的动作。三年下来,幼儿学会了不少歌和舞,每次节日的庆典,他们无需排练只要换上演出服就能上台表演,节目都来自“快乐15分钟”。

由此可见,我们并不是不要教幼儿,而是用什么方法来教,急功近利式地教,虽学得快,但忘得也快,而且在追求即时效应的过程中还会挫伤幼儿的兴趣。因此,《指南》所要求的方法,一是取决于幼儿的学习特点,二是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念。

问题5:

既然幼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对“美”的感受与表现,那么总还是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美的,什么是不美的吧。但《指南》要求教师支持幼儿自发表现,鼓励幼儿大胆表现,“不简单用‘像不像’‘好不好’等成人标准来评价”。那么,在对幼儿的艺术表现和作品评价中还要不要有“美”的标准呢?

答:

教师眼中幼儿的“好画”有哪些标准呢?根据刘宝根等人对教师的访谈研究发现,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一幅画时有这样几个标准:①整体感觉,即教师在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时会说,这幅画整体上看感觉好,或整体感不太好,主要指一幅画的整体布局或构图设计;②关系,即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画时,说得比较多的是各种关系,比如前后关系、大小比例关系、对比关系(色彩对比)、层次感;③变化,即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画时,常常使用变化这个词,比如说某幅画好就是有高低变化、颜色变化,有组合,中间有点小变化。说不好就是单调,缺少变化;④满,画面满与不满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主要标准。或许这“好与不好”就是教师要传递给幼儿的“美不美”吧,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对幼儿做个别化指导时,不断地在纠正幼儿,以向这些标准靠拢。

如果说在组织幼儿感知欣赏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时,除了激发情感和想象外,还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引导的话,在幼儿表达表现时则不然,因为受限于儿的认知和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,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幼儿的作品是不适宜的。

我们不要把“美”的内涵狭隘化了。首先,什么是美?根据马克思的经典学说,所谓“美”是指“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”,即无论我们在感知和欣赏一个对象,还是在表现和创造一个对象时,我们都会在对象上投射自己的情感和认识,因此在做判断时,被感知的或被表现和创造的这个对象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、智慧和思想,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产生的美感还是不同的,审美是主客体的统一。其次,什么是美感,所谓“美感”,是一种情感,是一种与理智感、道德感并列的人的高级情感,所以如果艺术教育重在审美感受时其价值在于情感的激发,而表现则是将内在的情感和想法外显出来而已。

关注公众号

责任编辑:王道垣

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

>>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/资料查看

2024年上半年幼儿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命题趋势分析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幼儿园教育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五大领域活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教师对幼儿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幼儿游戏的2024年上半年资格证《保教知识与能力》幼儿园环境

精彩推荐

换一换

有报考疑惑?在线客服随时解惑

公告啥时候出?

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
报考岗位解惑   怎么备考?

冲刺资料领取?

咨询

备考资料预约

  • 省份
  • 市区
  • 考试类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机号
  • 验证码

互动交流

  •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

  • 微信公众号:htjiaoshi

在线客服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