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注册]
教师待遇等同于公务员,下辈子吧!_教师网

  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;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,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。温家宝说,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,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。“老师说自己待遇低,简直是在哭穷,国家都出台办法让老师待遇和公务员看齐。”很多家长都这样说。

 

  但是教师真的像你想的那么光鲜吗?这还是个体面的职业么?有教师发帖称这是个“悲催的生活,我们都进了性价比最低的行业”,压力大,待遇差。面对社会上的质疑之声,不少老师感到委屈。本期,我们希望您能排除以往的观点,重新认识这些处于窘境的"苦逼"教师。【详细】


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,哪里敢比公务员待遇?

  不少年青人逃离教师岗位,无声证明了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:工作像牛马一样很苦很累,社会地位、经济收入却仍不够乐观,温家宝今年提到,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。可这项措施,在很多地方都在悬空。

 

  我所在的中等城市,当公务员的同学能拿到4000元左右,而我的工资还不到两千。虽然社会上一直在喊提高教师收入,比如前段时间的绩效工资改革,这项工作在经济发达地区落实得还差不多,那些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,实际上就是“半斤换成八两”,虽然增加了绩效工资,职务工资却被削减掉了。拿职务工资作为绩效工资改革的投入。实际上拿到手的工资加上物价因素,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。 “看不起病”、“买不起房”仍是他们的心头大患。教师,仍然是收入弱势群体。

 

  素质教育喊得非常响,应试教育从来就是踏踏实实。因为教育考评制度就是升学率,还有本地教育在全省、全市的排名。所以,多数教师为此不得不扔掉梦想幻想,成为题海战术的推动者,加班加点,苦逼自己。

 
一年的确有两个假期,却常常打折缩水

  有人说,教师不是有两个假期吗?这是事实。可现在,这个“法定假日”,却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“唐僧肉”,想怎么“吃”,就怎么“吃”。各种教育培训、继续教育、教师进修、业务考核等名目繁多的学习,都来抢占这个“法定假日”。根本不跟教师商量。

 

  放假了,老师也不能心静,也不能放松。还要学习应付考试,参加培训。有的学校还有假期值班制度,让教师轮流值班,却没有加班费。人为侵占了教师的休假权。

 

  而且,说是两个月的假期,比如暑假,很多重点学校在八月初就开始了军训和准备工作。普通老师中旬就开始报到、备课。很多老师的假期过得并不轻松。

 教师逢年过节收礼?那是极个别现象!

  逢年过节收礼虽然有,但绝对是极个别现象。只有重点中学班主任、主课老师,才有收礼的机会。而且,绝大多数老师并不愿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品。有不少都是家长的强行推让下收受的。


  绝大多数教师更相信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力,用一身正气,人格高尚,言行举止,给孩子带来更深层的感染力。这就是很多教育家倡导的“身教”。只要你接受了家长的礼品,孩子迟早会知道,你在孩子内心的至高位置,就会降低很多。

 

  从那一刻起,你已经失去了人格感染的高傲资格,而成了低人一等的“世俗的教书匠”。失去的太多了。所以,很多教师在努力保持这份高贵的教育感染力,不让它倒在物欲的轰炸中。而绝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的教育信仰扭曲,一钱不值。

 
 逢年过节收礼?那是极个别现象!

  不要小看了现在的孩子,信息社会,3G时代,很多地方比老师都复杂。再加上独生子女多,娇生惯养多,单亲孩子等。教育方法多有不当,教育问题越来越多。

 

 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,头发问题,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要求中学生不留长发,不染发,烫发等。可总有孩子会“染头发”,弄一些乱七八糟的发型。老师要求他收拾,他就很不情愿,极端逆反。这时,老师如果说重了,孩子不能接受,弄不好,就会遭到学生的报复,甚至会有不理智的家长闹事;说轻了,没有教育效果,严重影响班级规范和学生声誉。很多教师很纠结。

 

  虽然沉重,虽然负重。教师——中国教育的老黄牛,还是在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。那些稚嫩有趣的笑脸,那些无声的跋涉进步,常给他们带来无法抑制的职业自豪感。[查看全文]

 

  我们感谢教师的同时,也期望社会不要给他们制造太多的压力和高期望值,而应多理解他们的苦衷,多用宽容和善解人意,释放他们的倦怠。让他们获得尽量轻松一点,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产值。